作者:admin 日期:2017-11-30 15:21:40 点击:1812
一、艾灸简述
烟对朋友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东西,艾条就相当于一个放大的烟。在朋友圈,男的十个有九会是抽烟的,众所周知,吸烟对身体有害的,但艾炙却是用来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这两个相像的事物,作用是截然相反的。
艾炙:点燃艾绒、艾炷、艾条,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二、为什么要用艾来作为施灸材料
灸法的运用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火的发现和使,使火跟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火的掌握既可使人类躲避猛兽的侵袭,可以熟食,又可抵御严寒酷冬的恶劣气候,还可将树木等用火燃着后灸于患处,祛除寒邪,解除痛苦。在实践过程中,对灸火的材料亦有所选择,至《黄帝内经》已载有松、柏、竹、橘、榆、帜、桑、枣等八木不宜作为灸火之说,因为其对人体有所伤害,所以逐渐被淘汰,但艾叶熏灸则疗效*著,它温度适中、燃烧持久、穿透力强,热量深达人体循经络走遍全身,且几乎无任何毒 负作用,故以后才逐渐多用艾叶来代替其它灸疗。
三、艾炙养生治病之功效
《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灸疗,起初主要是用于治疗寒症的。 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唐代王冰注:“火艾烧的,谓之灸焫”,用这种烧灼疗法治疗“藏寒生满病”是颇有疗效的,在使用的历程中,历代医家对艾灸功效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开发,逐渐发展为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以至后来更有“一灸治百病”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从中可以看出先贤们在对养生治病的研究中把艾的地位看得很重。
艾用中医学的观念概括有:“回阳固脱,复脉救急;疏散风寒,调和营卫;活血散血,温通经络;升提中气,固胎止漏;祛风除湿,温寒通痹;固摄冲任,回转胎位;消淤散结,祛腐生肌;引导实热,附火外发;养阴清热,散火祛瘀;培补脾胃,强壮元阳;强身保健,祛病延年”之功效。主要作用归结为:
1.温通经脉、驱散寒邪。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血不足、运行不畅就容易衰老生病。那么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两大特点。春秋季节交替,时冷时暖;夏季炎热,人们喜欢吹空调,吃冰冻的食物;冬季洗冷水过多,这些因素都容易使风寒之邪入侵人体,经年累月,使大多数人逐渐形成了寒凉体质,出现了畏寒肢冷、手脚冰凉、痛经、脾胃虚弱等亚健康状况。艾灸正是利用艾的纯阳特性,艾火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使气血运行,以火攻邪。采用上等陈艾打绒精制而成的艾条,火柔而温,渗透力极强,能温经散寒,以火攻邪。具有祛风寒、化瘀滞、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
2.行气活血,消瘀散结。对于艾灸疗法所用的蕲艾,具有芳香走窜的特性,燃烧时所散发出的温热与特殊气味,能够快速的开通人体的经络,加速人体的气血循环。
3.温补益气,回阳固脱。艾灸疗法补益强身,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内通外。艾灸疗法具有特殊的纯阳之性,能使人阳气足,精血充沛,固体强身,增强人体消化、循环、排泄、生殖泌尿系统机能的作用。针对肥胖以及肥胖而致的肌肉麻木,四肢不遂,二便不匀,腰腿酸痛,动则气短,体倦乏力等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
4. 增强免疫力,保健强身。常灸足三里、关元、大椎、气海、膏肓俞、风门、三阴交、风池、涌泉等养生穴,能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起到保健强身作用。
四、艾灸的操作方法
艾灸发展到现在已经很成熟了,灸法多种,各有千秋,从手法来讲有艾条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从方式来讲有温针灸、直接灸、电子艾灸、瘢痕灸、无瘢痕灸、温管艾灸、温灸器灸、间接灸等多种方式;同时间接灸又分隔姜炙、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手法、方式多种多样,初读者不免眼花缭乱。笔者这里就其中四种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应用广泛方法作一个整理,希望对于初学者能起到一些帮助。
1.温和灸:
(1)使用工具:艾条(可搭配竹制/实木多功能小灸盒)
(2)操作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3~5厘米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伤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2.回旋灸:
(1)使用工具:艾条
(2)操作方法:将艾条点燃端先在选定的穴位熏灸,距离皮肤3厘米,至局部有灼热感时,在此距离做平行往复回旋施灸,以局部潮红为度。
3.间接灸:
(1)使用工具:艾柱(姜片,可搭配随身灸使用)
(2)操作方法:间接灸一般用艾炷(较短艾条,长约125px)施灸。首先取姜片、蒜片、食盐、附子饼(其中一种即可)等物,用刀切下一块50px厚的薄片,将薄片置于要施灸的穴位上作为间隔物,然后将艾柱点燃,将艾柱另一端置于姜片等间隔物上,间隔物将艾炷与皮肤隔开。间接灸和回旋灸都适用于腹部温灸(下图使用的是艾绒,为了使用方便,亲们可改换为艾柱,效果一样,使用更方便)。
4.温灸器灸:
(1)使用工具:随身艾灸盒、木制艾灸盒、艾灸棒
(2)操作方法:施灸时,将艾条或艾柱点燃装入温灸器的小筒,同时在应灸部位放一块隔热布,然后放在穴位上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皮肤红润。适用于背部等面积较大的部位。
5.温灸的4个提醒
(1)施灸时,因部位、病情的不同,所得到的“热”感也会有所不同。①透感:温灸产生的热感从皮肤表面直达深部组织,甚至内脏;②扩透:热感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③传热:热感从施灸点循一定线路向远部传导,甚至到达病灶;④远离施灸部位较施灸部位更有热感;⑤深部组织热感较表面部位更热等。⑥除了热感外,施灸部位还会有酸、胀、麻、痛之感。
(2)①大多数穴位在人体都有两个,温灸时要先灸左后灸右;②如果灸的穴位多而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③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时间短、小剂量,以后再逐渐延长时间。
(3)①施灸时要注意防止落灰,以防烫伤;②如果施灸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出汗等症状,应立即停灸、卧床,并开窗通风。
(4)①温灸后,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多喝温水,以利排毒;②别忘了将艾条置于盛清水的容器中熄灭后放在一旁阴干,以备下次再用。
五、*佳施灸时间
艾灸*佳施灸时间是夏季。
1.操作性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
2.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艾灸主要针对的是寒湿症状,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夏季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重的时候,此时艾灸正是利用天时,两者的热量合在一起,祛寒湿、温补的效果更显著。
六、灸后反应
1.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我们人体是个整体,这里有阴阳之分,不可能只允许正气存在而把邪气都驱逐。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我赶出,那么我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2.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疲乏无力,或嗜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这时如果睡眠很少,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此时,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凑够睡眠的时间,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还会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3.艾灸的走窜现象。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隐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会主动帮助你去调整,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所以说,我们的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的好,这些都会起来工作。假如你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你妇科方面的隐患或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 。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规律的,元气逐渐充足了,“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就自然会升,该降的就自然会降,根本就不必用人为的方法去调动升降。
4.艾灸的上火现象。艾灸上火都有哪些表现?有的人会口干舌燥,有的会头晕、牙痛、鼻出血,甚至有的会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脸上起痘痘,部分人会有耳鸣,这是艾灸的一种反应。如果是艾灸引起的,当你停掉艾灸后,这些症状也会随之消失。但是往往艾灸上火了,也提示着艾灸已经起了作用了,这个时候如果停掉艾灸就会功亏一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不停掉艾灸的前提下,来应对上火呢?可以艾灸涌泉穴来撤火,还可以刮痧、拔罐来撤火。具体细致操作,这里就不多讲了
5.艾灸后身体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的现象,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寒邪被驱赶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如果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如果此时皮肤表现严重,可以用放血疗法(注:如需放血疗法,请去当地专业中医理疗馆进行,严禁个人私自操作)使邪出有门。
6.艾灸后的精神反应。有很多人会出现类似抑郁症的现象,这时可以找人倾诉,可以到狂野处大哭或大喊,一定要发泄出来,不要郁闷在心,免得徒增新疾。
九、艾灸注意事项
1.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2.注意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3.手术后在体内埋钢钉或者其他东西的人,不要随便在做过手术的位置艾灸。
4.穴位艾灸顺序。古人对于艾灸的顺序,有着明确的论述,就阴阳而言,如《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这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 :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数量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按天数由小到大逐渐增强。
5.在临床上艾灸时,需结合病情,灵活应用,不能拘执不变。同时艾灸某两个穴位的问题上,一般没有什么限制。
6.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7.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系统排出体内毒素。
8.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9.要注意保暖。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10.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1.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2.常灸足三里、关元、大椎、气海、膏肓俞、风门、三阴交、风池、涌泉等养生穴,能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起到保健强身作用。